贺敬之与延安的关系
亲人关系1956年,贺敬之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,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,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,如今再一次见到它,感触万千,心潮澎湃,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、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。《回延安》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。
1、回延安 贺敬之原文 原文讲解
原文: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,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……手抓黄土我不放,紧紧儿贴在心窝上。几 *** 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千声万声呼唤你——母亲延安就在这里!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,红旗飘飘把手招。白羊。
2、贺敬之的回延安中3600天指的是什么?
“三千六百天”,也就是十年。诗人贺敬之,1940年来到延安,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,在这革命圣地,生活了大约五年时间。抗战胜利后,随文艺工作团,到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。至1956年,也就是创作本诗的那年,再次回到第。
3、那位朋友能告诉我贺敬之的散文,回延安。要全文
几 *** 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千声万声呼唤你——母亲延安就在这里!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,红旗飘飘把手招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,亲人们迎过延河来。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,一头扑在亲人怀。出处:出自现代诗人贺敬之的《。
4、贺敬之《回延安》原文
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、剧作家。1924年生,山东峄县(今山东枣庄台儿庄人)人。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。16岁到延安,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。17岁入党。1945年,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《白毛女》,获1951。
5、回延安赏析句子十处是什么?
虽然作者还未离开延安,但离开延安是势所必然,作者怎能舍得,因此,用了这样的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,来表示诗人与延安的无法分割的感情。回延安是贺敬之本人根据自身的情感经历写成的。诗人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,17。
6、贺敬之《回延安》每一段的赏析(修辞,地方色彩,动词)
诗歌赏析 诗歌《回延安》,贺敬之作,选自《贺敬之诗选》。1956年发表。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,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。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,语言质朴,感情热烈。《回延安》。
7、《回延安》写作背景
《回延安》写作背景是:1956年,贺敬之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,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,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,如今再一次见到它,感触万千,心潮澎湃,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、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。《回延安》原文:一。
8、贺敬之的回延安中 赤卫军,共青团,红领巾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?
1949年同年8月中旬,贺敬之作为代表随萧华为团长的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,出席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民主青年第二次代表大会,并出席了世界青年联欢节。吴学谦、丁聪、赵风、荣高棠等也参加了有关活动。新中国成立后,
9、回延安作者 回延安作者是谁
《回延安》作者:贺敬之。贺敬之,男,1924年出生,中国山东省枣庄人。1940年赴延安,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。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,有诗集《放歌集》、《贺敬之诗选》、《回延安》、《雷锋之歌》、《中国。